顶部二维码
学会活动
转型发展——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转型发展调研组到南宁市开展调研
发布时间:2024-06-19 11:42:04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国家关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城乡绿色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新时期城市建设转型发展新阶段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转型可持续发展,带动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牵头、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具体负责开展新时期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转型发展专题研究。

           根据研究需要,调研组于6月5-6日到南宁市通过座谈交流和实地勘踏的方式,对南宁园博园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展会筹备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建议等相关情况开展调研。


    座谈交流

            6月5日下午,广西风景园林学会精心组织调研组、南宁市园博园管理、运营、建设等单位召开“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转型发展”调研座谈会。






    ◆领导发言



           付彦荣副秘书长对广西风景园林学会、南宁园博园管理中心以及相关运营、建设单位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提到,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此项活动对于推动各地园林绿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带动了各地绿色空间的增长。同时,新时期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面临如何开展转型发展成为研究重点。希望本次座谈会与南宁园博园管理中心以及相关参建单位共同思考和探讨新时期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转型路径和方向,共同为推动园林博览会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南宁园博园是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举办地,占地263公顷,种植植物1600余种,于2018年12月建成开放。南宁园博园内设中华城市展园、东盟园、丝路园、广西园、设计师园五大主题展园区,共69个展园,其拥有18座丘陵与原生山林、清水泉、浊水泉、湖塘、湿地,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山水园林景观格局。他提到,展会从2019年6月闭幕后的运行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

           一是深挖花海经济,打造赏花品牌。通过在清泉花溪、广西园、紫薇花园等种植波斯向日葵花类、粉黛,在不同季节打造不同的花海效应,吸引游客驻足打卡观花。

          二是培育节庆活动,吸引人气。近几年先后开办“粉色恐龙季”、“巨型稻草人”、“多趣亲子嘉年华”等主题活动,将开展活动与景区特色相结合,逐步培育了固定、长期且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品牌。

          三是加强业态提升,提升游玩价值。利用园区资源优势开发“小小非遗传承人”、“探秘自研”、“遵循壮乡文化足迹”等具园博特色的科普研学课程,同时积极引进第三方盘活园区内闲置资产和商业网点,增加园区收入。

           四是打造民族旅游品牌,彰显民族特色。依靠具有民族特色和广西本土特色的展园推出实景演出,结合“三月三”、端午节、花朝节等节假日开展文旅活动,旨在打造交流民族特色文化的平台和基地。园博园现已获得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和自治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相关称号,为营造绿色发展、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经验交流

           会议中,调研组与南宁园博园主管部门、运营、建设等单位代表从南宁园博园建设,后园博的运行、发展和盈利,再到二次开办园博园时的规划选址、拟定规模、植入产业、融入城市烟火气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探讨,并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宝贵意见,对未来园林博览会的转型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地踏勘

           6月6日上午,阳光和煦,微风轻拂,广西风景园林学会和相关单位代表陪同调研组踏足南宁园博园,先后到罗汉松园、广西园、拉萨园、清泉阁等处,深入感受这片绿意盎然的“生态园博”之美,进一步交流南宁园博园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